加强职业教育领导与管理 全力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教育发展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根本问题——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前提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项要求,保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确方向。”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要坚持党对职业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明确“为谁培养”“怎样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职业院校的学生正处于朝气蓬勃的青年时代,推进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必须珍视青年学生成长的关键黄金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始终将德育放在首位,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狠抓活动育人,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抓好课程育人,推进德育课程改革,建设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点的学风和校风,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统一思想和行动,健全职业教育领导体制是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组织保障 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必须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职业教育领导体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确保职业院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导向。 要将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同考评,保证职业院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要把抓好职业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熟悉职业教育、关心职业教育、研究职业教育。各级党委、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都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把握在手上。通过加强职业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职业院校的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以及学生会组织建设,汇聚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 (三)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是加快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前提 大力营造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良好社会环境,需要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切实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良好环境建设,引导全社会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营造有利于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这是加快建设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前提。 (一)政府充分履行职业教育治理主体责任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推进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其自身服务能力、发展水平、社会吸引力提升又需要政府提供应有的、全面的保障。作为职业教育治理的主要责任主体之一,各级政府必须提高认识,切实履行其应有责任,上下合力,出台切实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一是立法责任。立法责任是政府通过行政立法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行政立法是政府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根本措施,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依据和根本保证。中央政府从宏观层面出发,依法确立职业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并根据实际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应根据地方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政府通过制定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推动和指导职业教育稳步向前发展,通过政策的力量保障职业教育各项改革有序进行,运用制度等手段协调和处理职业教育领域的诸多矛盾。政府的立法责任对职业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规划、指导责任。职业教育不仅应作为实现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教育形式而被纳入未来国家、教育整体发展战略规划之中,更应针对职业教育具体的时代功能而制定涵盖职业教育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发展路线、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发展关系等内容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从而在国家顶层设计层面对于“什么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时代定位是什么”“职业教育如何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科学规划与部署。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有效运用总体规划、政策引导等手段以及税收金融、财政转移支付等工具,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地方政府要切实承担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结合本地区实际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探索解决制约本区域职业教育改革的难点问题。 三是监督、管理责任。政府在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中的监督责任,目的是为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维护广大人民的合法权益。政府有责任在发展和治理职业教育的同时对当前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督和引导,以保证其正确的发展方向;教育督导部门应当督促各级政府制定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开展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将任务目标完成情况列入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四是财政投入责任。政府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这是职业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的属性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的资金提供:属于公共产品属性的部分,应由政府财政全额拨款;属于非公共产品属性的部分,政府应发挥“拾遗补缺”的功能,在自发市场做得到的情况下,交由市场负责,在市场做不到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税收等经济手段给予市场主体补偿。 (二)建立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打破部门界限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目前,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障碍是政出多门、统筹不易。主要表现是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在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管理职能上各自独立,职业院校归口教育部门管理,技工学校和职业培训归口人社部门管理。由此导致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格局尚未根本确立,劳动市场的用人需求与职业教育的育人供给不能很好匹配,严重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有效服务国家战略;职业教育管理部门分割,导致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两套体系各自为政,在管理标准、管理方法、管理责权上划分不明、难以统一,导致职业教育资源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影响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从根本上理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打破部门隔阂,确保管理部门统一,实现政出一门、统筹协调有力,是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是要完善国家统筹机制。充分发挥“国务院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实现对全国职业教育工作横向统筹领导。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分别负责有关的职业教育工作。通过建立由国务院牵头的国家职业教育领导协调机制,将有利于全面落实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以及行业企业依法治教、分工负责、统筹资源,实现人力资源培养和使用的综合配置、协调发展,进而打破错综复杂的部门利益格局。 二是依法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统一归口管理。按照中央关于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要求,充分借鉴部分地区试点经验,将技工教育的管理职能包括学校设置、专业设置、教师管理等权限全部并入教育部门统一管理,鼓励人社部门举办技工学校,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统一归口管理,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运转高效。 三是完善院校治理结构,建立现代职业院校制度。改革职业院校管理方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人事管理、教师聘用、收入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学校自主办学和自主发展的能力;推动成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理事会或董事会,建立健全理事会或董事会章程,赋予其决策、管理、监督职责,形成多方治理平台。 四是增强多方协同工作合力。加强教育与政府其他部门、行业组织的协调配合,在国家和区域战略规划、重大项目安排、经费投入、企业办学、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做好立法工作,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提供有力保障。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衔接互动,指导和支持地方先行先试,统筹协调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领域关系,将改革进行到底。 (三)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是推动职业教育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一管理、社会多元办学转变的重要途径 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是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更是激发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内生动力。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作为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职业教育,必须切实发挥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将以企业、行业为主的市场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创新发展“多元主体参与”的办学模式。 发挥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是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重点。企业独立举办职业院校,或作为主体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从而提高基于人力资本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有责任分担职业教育投入成本、独立举办或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兼职教师等相关义务。鼓励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有利于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有利于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类型多样化发展。 行业是连接职业教育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是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实现方式。鼓励行业指导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鼓励行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有利于逐步提高行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和办学类型多样化发展,是贯彻落实“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现代职业教育国家办学机制的最直接方式;行业举办职业教育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是满足行业高素质人力资源需求的重要保证。行业有义务协调企业和职业院校,为本行业发展需要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行业应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利用行业资源、技术和信息优势,独立举办职业院校或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由此,全面加强党对职业教育领导、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动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上来,切实增强办好职业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加快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灵活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机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栏目导航
- 教学标准企业维修标准 企业维修手册 企业维修工具
- 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 教学微课 教学课件 实训工作页
- 教学设备 新能源汽车兴趣化教学设备 新能源汽车核心教学设备 混合动力汽车教学设备 传统汽车教学设备
- 教学整车
- 互联网教学
- 教学考核
联系我们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六朝路9号证大喜玛拉雅中心J座19楼
电话:025-86800320
传真:025-86800360